为什么抗美援朝传遍大江南北,昌都战役却在历史角落安静无声?
1950年高原上,18军几千人背着行囊,顶风冒雪往无人区踩过去。藏军自信“无人可渡”,中国士兵却一寸一寸把山口踏平。没铜号,没有掌声,只是把国界线走成了现实——
1950年高原上,18军几千人背着行囊,顶风冒雪往无人区踩过去。藏军自信“无人可渡”,中国士兵却一寸一寸把山口踏平。没铜号,没有掌声,只是把国界线走成了现实——
1949年12月11日,我第18军主力逼近川南重镇宜宾,第52师155团控制了城西翠屏山高地。驻守宜宾的国民党军第72军军长郭汝瑰将军,与我先头部队接头谈判后,率部起义。
彼时,解放军第18军领命挺进雪域高原,这一任务看似不可能完成。军长张国华心中明白,此番征程的敌人并非装备精良的敌军,而是平均海拔4000米的巍峨雪山、奔腾咆哮的江河以及令人窒息的致命缺氧,那是连神鹰飞过都要掉落三根羽毛的生命禁区。
来到“雪域老兵吧”,总想从“雪域老兵吧”寻找到和我居住一个地方的西藏退役老兵,幻想着一旦找到了,就会有“故乡遇藏友”的感觉。那种感觉肯定是欣喜的,是激动人心的,是十分珍贵的。上一回找到了“藏二代于雁军”确实印证了我的猜想。这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个名叫郑学勇